广州登革热还能去旅游吗
广州出现登革热疫情时,仍然可以去旅游,但需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首先,了解登革热的基本知识至关重要。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虽然登革热在某些地区可能呈现季节性或周期性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就完全不适合旅游。
总的来说,虽然广州当前登革热疫情处于可控状态,但游客仍需保持警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近期去广州旅游就登革热疫情而言是安全的。游客只需保持警惕,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即可放心享受广州的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
不能。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发病时会有剧烈的肌肉关节疼痛,它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广州、云南西双版纳州等地在2023年暑期已经出现多例输入型登革热患者,不建议去。
登革热虽然具有传染性,但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其唯一的传染途径是易感者被携带有登革热病毒的蚊虫叮咬。因此,在气温较高、雨水较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的发病率通常较高。在我国,广州、深圳等地区是登革热的主要存在区域。
主要为输入性或局部聚集性疫情。此外,内蒙古等非传统疫区也可能出现输入性病例。登革热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流行季为夏秋季(5 - 10月),高温多雨地区风险更高。前往疫区需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物等;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全国基孔肯雅热疫情分布
基孔肯雅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澳门也有输入性病例,湖南省已有输入病例。广东省疫情情况 广东省是此次基孔肯雅热疫情的主要暴发地,截至2025年7月26日24时,已累计报告4824例本地病例。所有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这显示了当前疫情虽然存在,但整体可控。
基孔肯雅热疫情分布如下:全球流行情况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后扩散至非洲、亚洲、美洲及欧洲。截至2025年6月,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有坦桑尼亚、南非、肯尼亚、法属留尼汪岛等,2025年法属留尼汪岛报告超9万例。
出现基孔肯雅热的城市有广东的佛山、广州、中山。2025年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广东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新增病例主要分布在佛山,有2882例。
中国基孔肯雅热疫情主要分布在广东地区,特别是佛山市顺德区。疫情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广东地区:广东省是基孔肯雅热疫情的主要分布区域。其中,佛山市顺德区是疫情的首发地,也是疫情较为集中的地区。此外,广东省的广州、中山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显示出疫情在该地区的广泛传播。
登革热疫区有哪些
登革热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全球多个区域以及中国部分省份。全球主要疫区有:东南亚:缅甸(仰光、孟邦、内比都等)、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美洲:巴西、阿根廷、秘鲁、加勒比海地区(古巴、海地等)。太平洋岛屿: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所罗门群岛等。
登革热的疫区主要包括我国南方的一些省份,如云南、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 20世纪,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大规模流行,造成了数百万的病例。 在东南亚,登革热一直呈现地方性流行状态。 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首次爆发登革热,迅速蔓延至多个市、县,并检测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
主要是南方省区,根据公开报道显示,我国南方多地出现登革热疫情,疫情分布云南 福建 广东 台湾等省内。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
南非是全球登革热的主要流行国家之一,登革热的流行特征 地方性。凡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条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均可发生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渐向周围的城镇及农村传播,在同一地区,城镇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季节性。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
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登革热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高热、“三红”、“三痛”、皮疹。突发高热,体温可升至39℃,甚至40℃。三红,即面部、颈部、胸部潮红;三痛,即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皮疹表现为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在特定的季节和地区流行。每年的5月至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其中7月至9月是发病的高峰期。这种疾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普遍,尤其是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印尼作为东南亚的一部分,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国成为登革热疫情的高发区。
关于登革热疫情防控的政策文件
关于登革热疫情防控的政策文件主要有以下几份:《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该方案旨在科学应对登革热疫情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防控措施病例管理:海关通报进境人员,医疗机构24小时网络直报。住院病例防蚊隔离治疗,重症高风险人群住院隔离,非住院病例严格防蚊、做好自我管理和监测,病程超5天且退烧24小时解除隔离。疫情处置:划定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并分级防控。核心区100米范围3天内控蚊,警戒区外扩200米7天内布雷图指数5。
国家疾控局于2025年6 - 7月发布《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旨在指导各地科学防控,保护公众健康。总体要求防控原则为“预防为主、依法科学、综合治理、分级分类”,落实“四早”,目标是及时控制输入疫情,阻断本地传播,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关于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对重点防控地区进行督导:针对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如与广东接壤的市县(区)和边境市县(区),卫生监督部门会进行督导,督促这些地区的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进一步压实传染病防控主体责任,做好蚊媒监测工作,并提高其检验检测能力。
确保在核心区域内,成蚊密度不超过2只/顶·小时,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可以认为登革热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并有可能实现疫情的终止。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因为登革热病毒仍然存在,且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再次引发疫情。因此,持续的监测和防控措施仍然是必要的。
登革热疫情终止条件
〖A〗、登革热疫情终止条件需满足以下两点:无新发病例:在最后1例登革热病例发病后,需要经历一个观察期,这个观察期包括最长潜伏期(14天)以及一个安全期(通常总计25天,即从最后1例病例发病起算)。在这个完整的观察期内,如果没有出现新的登革热病例,则可以认为疫情在病例发生区域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这是疫情终止的一个重要条件。
〖B〗、一天中打药灭蚊的最佳时间是中午或者下午,因为在这个时间段,气温较高,紫外线也比较强烈,而蚊子一般是怕光怕热的,所以它们在这个时间段活动性较弱,因此更容易被药物杀死。此外,傍晚7-8点也是打药灭蚊的一个好时机,因为这个时候蚊子通常比较活跃,而且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也比较适合它们繁殖和活动。
〖C〗、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