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冠疫情的卷土重来
近日,广州再次爆发本土疫情,10天内广东全省已新增感染者47例,并出现了5代传播个案。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再次提醒我们新冠疫情并未远去,仍然存在卷土重来的风险。广东疫情特点 广东本轮疫情的一大特点是传播速度快,病毒与国外发现的新冠变异株高度同源。
如果新冠病毒卷土重来,可准备以下几类东西应对: 防护用品:准备足够的医用口罩、N95口罩、一次性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能有效减少病毒接触和传播。 消毒用品:酒精、含氯消毒剂、消毒湿巾等,用于日常环境和物品的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新冠是否卷土重来不能简单判定为真或假。新冠病毒一直在不断变异和传播,随着时间推移,不同地区的疫情情况有所不同。 局部散发情况在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新冠病例的局部散发或小规模反弹,这可能会给人新冠卷土重来的感觉。这可能与人群流动、防控措施的松紧、病毒变异等因素有关。
湖北针对福建、辽宁、山东、广东、河北、天津、重庆疫情紧急提示
〖A〗、湖北省针对福建、辽宁、山东、广东、河北、天津、重庆疫情紧急提示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和漳州市、辽宁省沈阳市、山东省临沂市、广东省中山市、河北省唐山市、天津市滨海新区、重庆市永川区报告新增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B〗、月28日湖北疾控针对天津河北区疫情紧急提示如下:天津市河北区一地升级为高风险地区。为科学精准防控疫情,严防疫情输入,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广大群众提出了一系列疫情防控建议。
〖C〗、天津市、山东威海市、辽宁沈阳市、云南昆明市和陕西西安市报告多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提示3月8日,天津市、山东威海市、辽宁沈阳市、云南昆明市和陕西西安市报告新增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D〗、天津市、辽宁省沈阳市、广东省东莞市和河南省周口市报告多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提示3月23日,天津市西青区和东丽区、辽宁省沈阳市、广东省东莞市、河南省周口市报告新增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E〗、第一批:河北、河南、湖北、重庆、四川、云南、广东、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高峰时间在12月20日前。这些地区由于人口密集、流动性大,加之冬季气候等因素,使得疫情传播速度较快。第二批:陕西、山西、山东、贵州、广西、吉林等省份,感染高峰期在12月20日至12月30日之间。
〖F〗、辽宁、安徽、福建、重庆:实行“14+7+7”的隔离政策,即14天集中隔离加7天居家隔离再加7天健康监测。天津、四川、广西、山东、甘肃、青海:实行“14+7”的隔离政策,即14天集中隔离加7天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综上所述,回国隔离政策因地区和入境口岸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且可能随时更新。
广东发现省内首例奥密克戎阳性
年12月14日,广东省广州市通报发现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阳性病例。以下是关于此事件及相关防控措施的详细解病例基本情况:患者为一名67岁男性,家住广州市越秀区华乐街天胜村。该患者于11月27日从国外入境,并在集中隔离期间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2月11日解除隔离后乘飞机返回广州,闭环转运至家中居家隔离。
广州发现省内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阳性病例12月14日下午,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介绍了一例入境人员隔离期满返穗居家隔离期间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病例,男,67岁,家住越秀区华乐街天胜村65号。11月27日从国外入境,集中隔离期间多次核酸检测均阴性。
广州发现首例进口奥米克龙阳性病例。该病例为男性,67岁,居住在越秀区华乐街天生村65号。他从国外入境。在集中隔离期间,许多核酸检测呈阴性。他在隔离解除后乘飞机ca1837返回广州,被转移到越秀区进行闭环家居隔离;华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例行为他采集核酸样本。12月13日清晨,据报道结果呈阳性。
在这个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者被确诊为阳性结果之后,相关感染者已经被隔离治疗,医生也在对这名感染者进行检查。这个感染者并没有严重的不适症状,只是偶尔伴有咳嗽和低热的症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所带来的症状基本上都是轻症,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往往会忽略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危害性。
广东发现我国首例奥密克戎升级版,变异株新病毒的传播速度要比以往的病毒还要快23%~27%。
广州发现了首例奥密克戎毒株的确诊病人。这个确诊病人并不是国内的病人,而是一个从境外来到国内的外国游客。在广州地区进行例行的核酸检测之后,医护人员发现这名外国游客存在奥密克戎毒株的阳性结果。在此之后,医护人员已经对这名病人进行了隔离措施,同时也在积极治疗这名病人。
[广东]首位报告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医生
广东首位报告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医生是周婉芬。周婉芬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2025年7月,她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及时的上报工作,成为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首位发现者。7月2 - 3日,她陆续接诊多例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症状的患者,登革热快速检测均为阴性。
参与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指导工作的专家有何剑峰、关绮华、郭玉红。何剑峰是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传染病防控领域首席科学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虫媒及人兽共患病、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基孔肯雅热疫情的时间线梳理如下:2008年: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广州白云机场局发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标志着该病毒开始进入中国内地。2010年:东莞市发生我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共发现病例253例,其中确诊病例65例,疑似病例188例。
广州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社区中,明确公开的为越秀区杨箕社区。此外,根据广州市疾控部门通报,全市11个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均存在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病例的分布,但除杨箕社区外,其他具体社区名称未完全公开。
广州长隆目前并未有确切消息表明出现基孔肯雅热。但广州市民仍需警惕这一疾病的传播风险。分析如下:广州市存在传播风险: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发布提醒,指出广州存在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这意味着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可能接触到该疾病的传播媒介,如蚊子等。
在采取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去广东旅游,但需谨慎。目前广东佛山地区爆发了基孔肯雅热且已向周边蔓延,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不过,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社交接触传播,且死亡率极低,绝大多数患者会在1 - 2周内自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