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大流行进入第三年,能在今年终止吗?
新冠大流行进入第3年,今年终止的可能性并不大。除了中国,很多国家的疫情非常的严重,一天确诊数量高达几万。有的国家已经放开了限制政策,恢复大家正常的社交活动。也有的国家选择了躺平,虽然确诊数量越来越高,但是他们选择和疫情共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三年,人们迫切希望了解它何时能够结束。根据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的预测,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可能在未来2023年11月左右结束。 该团队使用了全球新冠肺炎预测系统(GPCP)和改进的传染病模型(SEIR)来进行预测。
将来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一样存在下来,目前还无法确定。这取决于病毒本身的变异情况、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公共卫生措施的有效性。 疫情何时能结束 关于疫情何时能结束的问题,兰大黄建平院士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奥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将终结》的文章,预测新冠疫情可能于2023年11月左右结束。
虽然有预测认为新冠疫情将在2025年左右结束,但我们应该关注权威专家的意见,如张文宏教授,他提到病毒已进入稳定期,传播速度快但致死率降低。 兰州大学的模型预测也指出,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可能在2023年11月结束。世卫组织的谭德赛干事长则乐观地认为,现在是抗击病毒的最佳时机。
新冠病毒大流行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逐步消散,但具体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以下是基于当前信息和科学预测的深度透彻分析: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的预测:该团队使用全球新冠肺炎预测系统和改进的传染病模型进行预测,预计新冠病毒大流行将在2023年11月左右结束。
新冠2025还有吗
截止2025年7月19号,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有哪个国家已经完全与新冠疫情“告别”。分析说明:全球疫情现状:新冠病毒自爆发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尽管各国采取了包括疫苗接种、公共卫生措施、社交距离限制等多种手段来控制疫情,但病毒仍然在不断变异和传播。
年新冠病毒(XDV.1)传染性比5年前毒株更强,但致病力相对变弱,不会引发太大死亡风险,多数人感染后可自行好转。2025年4月全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此次流行的新冠病毒叫XDV.1。根据相关信息,其传染性有所增强,但致病力变弱。
全球整体感染现状 根据2025年5月数据,全球新冠检测阳性率已回升至11%,接近2024年7月的峰值水平。每日新增病例也呈波动趋势,例如8月22日全球新增超25万例,其中美国单日新增46万例。 疫情突出的重点区域 东地中海地区:阳性率在两个月内从4%攀升至17%,远超往年同期。
疫情结束有多快?
〖A〗、按历史经验,疫情预计1-3年内结束。面对新冠病毒,绝大多数国家走向“群体免疫”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新冠是RNA病毒,其变异速度是乙肝、天花等DNA病毒的100万倍,疫情的最终结果是人类和病毒共同的进化和新生。
〖B〗、吉林疫情最快结束时间和预计全面解封日期目前均无法确定,但预计四月中下旬后可能会有全面解封的迹象。分析如下:疫情现状:虽然吉林疫情已得到很好控制,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均在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运行当中。
〖C〗、疫情的结束时间难以确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病毒变异的不确定性:新冠病毒的变异可能导致疫苗效果减弱或使得病毒传播更加容易,从而延长疫情时间。疫苗接种的进展:疫苗接种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疫苗覆盖率越高,疫情结束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疫苗接种进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影响疫情结束时间。
〖D〗、有国内专家对新冠病毒进行了研究,按照现在国内的防疫力度,预计新冠疫情在2023年11月就能彻底结束。也就是说,中国有可能在2023年底的时候全面解封,届时广大市民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当然,如今大家仍然要做好个人防护。2022年12月10日,全国防控疫情组宣布,全国放开疫情解控。
〖E〗、新冠疫情有望在2023年六月份结束。众所周知,病毒在低温下容易生存,而6月温度较高,病毒活性较差,若我们在做好悔局世防护干预工作,疫情将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当然,美国科学院院士和钟南山院士的预测,只是一个参考,并不能完全准确。只有人们坚持防护措施,才能提前结束疫情。
〖F〗、全球范围内的疫情结束时间是在2023年1月30日,中国国内是在2022年12月9日宣布疫情结束。 全球范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通常被视为疫情结束的标志。这一决定是在2023年1月30日做出的。
大疫为什么是三年?
〖A〗、俗语“大疫不过三,过三必有殃”的意思是严重的传染病一般不会持续超过三年,如果超过三年则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灾难。但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B〗、老人们常说“大疫不过三年”,这意味着即便疫情再严重,也不会持续超过三年,而通常在三年的时间里疫情便会结束。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我国历史上的疫情大多在三年内得到控制。因此,“大疫不过三年”可能是疫情自然消退的规律。
〖C〗、大疫不过三年的说法有一定历史依据,但并非绝对规律。“大疫不过三年”这一说法,在历史上确实有一定的依据。以西班牙大流感为例,这场在1918年至1920年间爆发的流行性感冒,造成了当时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感染,是人类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流行病之一。
〖D〗、纵观历史上的疫情,短则半年一年,长则三年五载,并没有印证“大疫不过三年”这句话。所以,这“三”只能是个约数,可能是三年,也可能会短、会长。历史上的数次疫情,或是因天灾,或因气候,或因人祸。
〖E〗、尽管“大疫不过三”在历史上确有其依据,源于一些疫情的确在三年内结束,但现代疫情的复杂性,如人为干预和病毒的持续变异,使得这个经验法则不再适用。病原体的目标并非直接杀死宿主,而是快速繁殖,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疫情会持续更长时间。
〖F〗、大疫所指的自然就是大型的瘟疫,不过三,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里的三应该是指时间,也就是三年。也就是说,再大的瘟疫,也要在三年内“止住”。而过三必有殃,简单而言就是说,瘟疫不能超过三年,超过三年之后就会酿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也就是灾殃。
坚持3年的防疫,是否白费?
国家之前坚持的3年防疫,并没有白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防疫工作的目标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疫情的传播和扩散,以及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过去的3年里,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的防疫措施,包括封控管理、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成功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有这样的声音不足为怪,但是回顾三年以来国家为抗疫所做的努力,会发现我们除了坚持“生命至上”原则,还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政策的变动,都是如此。“实事求是”,是根据病毒毒性、社会经济、治疗手段等综合评判再制定相应政策、采取行动措施,相关政策和手段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时效性。
所以来说,在防疫关头面前,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汗水不能白流,因为他们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又是很得罪人的工作,常常受到一些不明是非的人的排挤,因此来说一些防疫人员和志愿者适当的给予一些补贴也是正常的。